专家指导

  大白菜干烧心
大白菜干烧心发病原因: 由于根系功能失调或其他原因,不能将钙素输送到正在生长的叶尖部,从而引起生理性障碍。土壤中活性锰的严重缺乏也能引起。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109

  大白菜白斑病
【症状】大白菜白斑病发生很普遍,除为害大白菜外还能为害油菜、萝卜、芜菁等,以秋菜发病较多。大白菜叶片,尤其是老叶和成熟叶感病多。叶片上病斑初为散生的灰褐色圆形小斑点,后扩大为灰白色不定形病斑,病斑周缘有淡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86

  葱白腐病
葱白腐病症状:植株发病初,叶尖变黄,进而矮化枯死。此时茎基部组织出现水浸状病块,后呈干腐状,微凹陷,灰黑色,并沿茎基部向上部扩展。地下部变黑腐败。叶鞘表面或组织内生有稠密的白色绒状霉,以后渐变成灰黑色,并迅速形成大量菌核。菌核多为圆形,较小,大小为0.5~1毫米。菌核多重叠为菌核块。鳞茎和根染病则呈水浸状腐烂,也生有白色绒霉或黑色菌核。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104

  大葱紫斑病
大葱紫斑病 症状:该病主要侵害叶片和花梗,多从叶尖和花梗中部发病,偶可危害鳞茎。发病初期,呈水渍状白色小点,病斑小,略凹陷,后病斑逐渐扩大,变为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斑,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。湿度大时病部长满深褐色或黑灰色霉粉状物,常排列成同心轮纹状。病斑继续扩展,数个病斑交接形成长条形大斑,使叶片和花梗枯死或折断。种株花梗受害后,常造成种子皱缩,不能充分成熟而影响采种。大葱和洋葱上的病斑紫褐色,大蒜病斑黄褐色。 病原及发生规律:大葱紫斑病是真菌性病害,病菌由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苗上越冬,借气流、雨水传播,病菌经葱表的气孔、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。该病在温暖多湿的条件下易发生,发病适宜温度为25℃~27℃,低于12℃不发病,温暖潮湿发病重。秋季的温度正好适宜病菌繁殖。今年雨水较多,大葱紫斑病流行加速,普遍发病严重。另外在田间缺水肥或沙地条件下,或葱田蓟马等虫害重时,也利于发病。 防治方法:1.加强田间管理,实行轮作。选择地势平坦、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种植,施足基肥,大葱需氮素较多,故应施足氮肥,配合增施磷肥。富含有机质、腐殖质的土壤,要多施钾肥,以增强植株抗病力。要与非葱类作物进行2~3年轮作。2.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。从无病或发病轻的地里留种,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,可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小时,浸种后要充分水洗,避免药害。鳞茎可用40℃~45℃温水浸90分钟消毒。3.清洁田园。经常检查病害发展情况,及时拔除病株或摘除病叶、病花梗,并将其深埋或烧毁,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及时深耕。4.药剂防治。从5~6叶起或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。发病初期喷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~600倍液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%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ppm,喷药时宜加入0.2%洗衣粉做展着剂,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,每隔7~10天喷1次,连续防治3~4次即可。遇雨时缩短喷药间隔时间。5.适时收获及采收后的处理。大葱在深秋葱叶变软下垂后收获。采收后要稍微晾晒,待葱白外部充分干燥后,捆成小把贮藏,上冻后可成捆或成垛置于阴冷处稍加覆盖贮藏。一般保持温度0℃以下,相对湿度65%以下,注意通风,可有效地防止贮藏期葱白继续发病。 大葱紫斑病症状:该病主要侵害叶片和花梗,多从叶尖和花梗中部发病,偶可危害鳞茎。发病初期,呈水渍状白色小点,病斑小,略凹陷,后病斑逐渐扩大,变为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斑,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。湿度大时病部长满深褐色或黑灰色霉粉状物,常排列成同心轮纹状。病斑继续扩展,数个病斑交接形成长条形大斑,使叶片和花梗枯死或折断。种株花梗受害后,常造成种子皱缩,不能充分成熟而影响采种。大葱和洋葱上的病斑紫褐色,大蒜病斑黄褐色。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92

  大葱霜霉病
大葱霜霉病症状:霜霉病有系统侵染和局部侵染两类,病株症状特点不同。系统侵染的病株是由土壤和种植材料传带的病菌侵染所形成的,表现出全身性的症状。局部侵染植株只在被侵染部位出现症状。大葱被病原菌系统侵染后,病株矮化,叶片扭曲畸形。潮湿时在叶片与花茎表面形成一层疏松的绒毛状霉层,白色到淡紫色。干燥时叶片变为污白色或淡黄色,逐渐枯死。有时只有叶片尖端部分发病,变白枯死。局部侵染的叶片和花茎上,产生卵圆形、圆形病斑,大小不一,白色或淡黄色,边缘不明显,潮湿时表面生绒毛状霉层,干燥时变为枯斑。叶片中下部发病,则叶片上方下垂干枯。霜霉病的诊断特征为病斑黄白色,表面生有白色到淡紫色绒毛状霉层,病叶软化易折。后期病部有时滋生腐生性真菌,出现黑霉,需注意鉴别。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110

  菜豆细菌性疫病
菜豆细菌性疫病 症状:细菌性疫病主要侵染叶、茎蔓、豆荚和种子。幼出土后,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,叶片染病,初生暗绿色油浸状小斑点,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,病斑变褐色,干枯变薄,半透明状,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,干燥时易破裂。严重时病斑相连,全叶枯干,似火烧一样,病叶一般不脱落。高湿、高温时,病叶可凋萎变黑。茎上染病,病斑红褐色,稍凹陷,长条形龟裂。豆荚染病,呈暗绿色油浸状斑点,扩大后变红褐色,稍凹陷,呈不规则形。潮湿时,病斑上可产生黄色菌脓。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92

  菜豆炭疽病
菜豆炭疽病 病源及发病规律:菜豆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、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。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皮下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。条件适宜时借风雨、昆虫传播。该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17℃,空气相对湿度为100%。温度低于13℃,高于27℃,相对湿度在90%以下时,病菌生育受抑制,病势停止发展。因此,温室内有露、雾大,易发此病,此外栽植密度过大,地势低洼,排水不良的地块易发病。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76

  菠菜枯萎病
菠菜枯萎病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.sp. spinaciae (Sherbakoff) Snyder et Hansen称菠菜尖镰刀菌,属半知菌类真菌。分生孢子座常在下端形成;分生孢子梗无色,由菌丝分枝产生;大型分生孢子无色,长镰刀形,两端稍弯曲,具3个隔膜;小型分生孢子单胞,尤色,长椭圆形;分生孢子可从枯死株和种子上长出。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119

  菠菜叶斑病
病原 Cercospora beticola Sacc.称甜菜生尾孢,属半知菌类真菌。繁殖体生于叶两面,叶面居多;子座不明显或无;分生孢子梗散生或个别丛生,直立,淡榄色,梗基部浅褐色,稍粗,向上色渐浅或无色,直立,顶端的孢痕明显,具不明显隔膜0~3个,多膝曲节,每节上生1小孢痕,有时葡匐菌丝上也可长出五分枝的孢梗,梗长17.5~110×2.5~5微米;分生孢子无色透明,线状或鞭状,具隔3~21个,基部钝平,向上趋细,顶端尖锐或较尖锐,微弯或弯曲,大小 23.75~218.25×1~3.25微米。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101

  菠菜黑斑病
菠菜黑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,病斑圆形或近圆形,淡褐色至褐色,直径2~6毫米,微具同心轮纹,病斑上生黑色的霉状物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
更新时间: 2014-11-15   点击次数: 140
132篇 页次:9/1410篇/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:
 
专家介绍
专家指导
专家服务平台
解决方案
行业动态
植保知识
首页 | 关于深泰 | 企业文化 | 产品中心 | 研发创新 | 营销网络 | 技术服务 | 人力资源 | 深泰化工
Copyright 2006-2008 Powered by 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话:0311-83631011、83631012 传真:0311-87708072 邮箱:sthg2005@sina.com 河北石家庄总部地址:石家庄市新华区格澜商务617   管理登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