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南方春马铃薯晚疫病呈偏重发生趋势!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  点击数 104  更新时间:2019/4/24 9:02:38  文章录入:admin

预计南方春马铃薯晚疫病总体偏重发生,其中湖北西部、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等地局部大流行风险高;发生面积1395万亩,大部产区发生盛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(见表1)。

预测依据

(一)田间菌源量较高

各地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田间始见发病中心,大多比去年偏晚2-30天。据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,截至4月15日,重庆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陕西发生3代及以上侵染的监测点62个,占所有监测点的19.4%。当前马铃薯多处于苗期,晚疫病发生面积21.5万亩,同比减少14%,各地平均病田率为5%-16.7%,平均病株率为0.4%-5%,田间菌源量较大,贵州赫章、四川南溪、重庆丰都等地最高病株率达8.9%-18%,略轻于上年同期。

        (二)马铃薯主栽品种抗性较差

7省(市)春马铃薯种植面积2800多万亩,主栽品种有川薯、中薯、青薯、荷兰薯、鄂薯、云薯系列,以及费乌瑞它、大西洋、米拉、会-2号、威芋3号、宣薯2号等。品种布局没有明显变化,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超过70%,抗性整体较差。

        (三)气象条件对病害流行总体有利

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4-6月份,南方春马铃薯主产区气温正常或偏高;西南南部降水正常或偏少,西南东部及湖南、湖北等产区降水正常或偏多。西南及武陵山区马铃薯主产区多为山区和丘陵地区,多雾多露、日暖夜凉的高湿天气,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为害。

马铃薯现蕾至花期是易感病期,此期一旦遇到适宜天气条件,马铃薯晚疫病将迅速流行扩散,造成严重为害。西南及武陵山区马铃薯多垂直种植,生育期差异大,马铃薯易感病期拉长。各地要充分发挥马铃薯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作用,做好田间调查监测,及时预报预警,指导科学防治。

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害药剂防治及使用方法:作物感病风险较高时(温湿度适宜,邻近田块发现病株),每亩用沃若®深秀®(60%唑醚·代森联水分散粒剂)40-60克喷雾处理,可有效保护植株,降低感病风险。植株发病初期,每亩可用沃若®苍焰®(18.7%烯酰·吡唑酯水分散粒剂)75-125克喷雾处理,可阻止进病害进一步发生。发病较重的季节,可在施药间隔7-10天后再次用药。

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出田块。环境条件也影响晚疫病的传播,为防止块茎感染,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,则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出田块,防止收获起来的薯块与之接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