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虫害 |
防治关键期和关键措施 |
备注 |
病害 |
霜
霉
病 |
叶片上有水,湿润时期(雨水、结露等)的规范保护 |
以保护剂为主,配合施用内吸性药剂 |
黑
痘
病 |
前期防治非常关键,要体现“早”字,芽后至开花前后的防治是防治黑痘病的关键 |
保护剂结合治疗剂;田间卫生有效;危害的地块和某些品种(如红地球),注意夏秋稍的保护 |
白
腐
病 |
该病为高温高湿病害,靠风雨传播,7、8月份多雨季节,特别是遇冰雹或暴风雨后,极易引起大流行
防治方法:开花前:喷柯欧(吡唑醚菌酯)
落花后:喷柯欧、泰赞、甲基硫菌灵+氨基寡糖素等
未发病前定期喷保护剂预防:柯欧与代森锌,丙森锌、福美双等
发现零星病斑及时喷治疗铲除剂:柯欧、范斯高(戊唑醇)、腈菌唑、得体(噻呋酰胺)等
|
封穗期到转色期是白腐病的发生期,但此时防治为时已晚 |
炭
疽
病 |
为害对象:主要危害果实,造成果实软腐脱落
发病特点: 前期侵染,潜育期长达20多天,近成熟期开始发病,果实成熟期进入盛发期;成熟期侵染,潜育期4天左右;高温、高湿和有雨、雾、露水时发病重
萌芽前:波美5度石硫合剂
防治方法:落花后:喷柯欧或丙森锌福美双
套袋前:用柯欧+咪鲜胺单独喷果穗后套袋
幼果膨大后:喷柯欧和甲基硫菌灵或咪鲜胺农药交替使用。天气旱20天一遍,降雨多10-12天一遍
着色后:用柯欧或范斯高(戊唑醇)单喷果穗。
|
田间卫生非常重要 |
灰
霉
病 |
花前、花后、封穗前,转色期(及成熟期)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时期 |
治疗剂和保护剂配合使用 |
酸
腐
病 |
封穗期、着色期、成熟期(着色后10-15天)是控制关键期 |
控制果实伤害是基础,防病为主,病虫害兼治是防治酸腐病的关键 |
穗
轴
褐
枯
病 |
为害对象:
危害幼穗的穗轴,造成大量落花、落粒
发病特点: 欧美品种、地势低洼,老龄树及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易发病
防治方法:花序分离期喷柯欧或施丙森锌,同时防止大小粒出现。
花后一周再喷一次柯欧(吡唑醚菌酯)或丙森锌或多抗霉素,即可有效防治此病,防止大小粒
|
巨峰系品种感病 |
褐
斑
病 |
靠雨水飞溅传播,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,逐渐向上蔓延,造成早期落叶,高温高湿多雨季节易发病
未发病前:喷保护剂预防,如柯欧、代森锌等
防治方法:发现零星病斑:喷范斯高(戊唑醇)、泰赞、已唑醇等治疗性杀菌剂。
病害发展时:连喷范斯高(戊唑醇)2遍,间隔7天 |
第一批老叶形成时期使用的药剂能够兼治褐斑病是防治的关键 |
白
粉
病 |
为害对象:
主要为害葡萄的果粒、叶片、新梢及卷须等绿色幼嫩组织,以果实受损失最大;叶片老熟和果实着色后很少发病。
发病特点:
高温干旱的夏季闷热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。栽植过密,管理粗放,通风透光不良等都有助于发病。
防治方法:
葡萄发芽前喷洒1次3-5度(波美度)石硫合剂,可彻底铲除越冬病原菌。
葡萄初发病时,喷洒柯欧、丙森锌或烯唑醇。
病害发生发展时,喷洒柯欧+范斯高(戊唑醇),间隔7天1次、连喷2次。
|
柯欧是治疗白粉病的特效药剂 |
缺
硼 |
花序分离期、始花期(或开花前)、果实第2次膨大前后,是补硼的关键时期 |
注意开花前后补硼 |
|
|
|
|
虫害 |
绿
盲
蝽 |
发芽后到开花前 |
杀虫剂锐志 |
毛
毡
病 |
芽萌动到展叶前、开花前;干旱地区、干旱年份、干旱季节容易较重发生 |
杀螨剂;摘除病叶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控措施 |
金
龟
子 |
花前、转色期、随见随治 |
杀虫剂、毒饵、诱捕器等 |
介
壳
虫 |
芽前芽后、花前花后(幼虫孵化盛期)是用药关键时期 |
卵的孵化盛期是用药关键时期,不同地区、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孵化盛期不同,请注意植保部门的预报预测 |
叶
蝉 |
发芽后及按照世代防控 |
干旱地区、干旱年份、干旱季节,容易较严重发生 |
葡
萄
短
须
螨 |
发芽前后,开花前是最关键的防治时期;干旱年份的6月底至8月也要注意防治 |
硫制剂和杀螨剂 |
葡
萄
透
翅
蛾 |
花序分离期(内吸性杀虫剂) 落花后10-20天(有杀卵作用的杀虫剂) |
结合田间作业剪除虫枝、利用人工进行防治 |
葡
萄
虎
天
牛 |
果实收货前后,3-4叶时期(至花序分离期)(内吸性杀虫剂) |
被害处变黑,结合修剪剪除虫枝 |
葡
萄
十
星
叶
甲 |
花后至小幼果期 |
注意田间卫生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