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葡萄霜霉病 |
作者: 文章来源: 点击数 95 更新时间:2016/8/27 10:23:30 文章录入:admin |
|
葡萄用柯欧 健康保丰收 霜霉病是植物上发生普遍、危害严重的一类菌物病害,主要危害叶片、幼果和新梢。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。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。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分布,尤其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生普遍,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。19世纪后期,伴随欧洲种葡萄向全球引种栽培,葡萄霜霉病传播到全世界所有栽培区。在我国1899年记载本病的发生。发病严重时,叶片焦枯早落,新梢生长不良,果实产量降低、品质变劣,植株抗寒性差。 主要症状: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,严重时也危害花穗、果实和卷须。叶片被害,初生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,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,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。天气潮湿时,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,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。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。 嫩梢受害,形成水渍状斑点,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,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。病重时新梢扭曲,生长停止,甚至枯死。卷须、穗轴、叶柄有时也能被害,其症状与嫩梢相似。 果实多在初期染病被害,病部褪色,变硬下陷,上生白色霜霉,很易萎缩脱落。果粒半大时受害,病部呈红褐色至暗色,内部软腐,最后僵化开裂。果实着色后就不再受侵染。病果含糖量低,品质变劣。 发生规律: 病原为葡萄霜霉菌,属鞭毛菌亚门,卵菌纲霜霉目,单轴霉属。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,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。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,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,借风雨传播,自叶背气孔侵入,进行初次侵染。秋季低温,少风,多雨多露,易引起病害流行。果园地势低洼、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,有利于病害发生。 葡萄细胞液中钙/钾比例是决定抗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,含钙多的葡萄抗霜霉病的能力较强。植株幼嫩部分的钙/钾比例比成熟部分的钙/钾比例小,因此,嫩叶和新梢容易感病。 防治方法: 1、清除菌源,秋季彻底清扫果园,剪除病梢,收集病叶,集中深埋或烧毁。 2、加强果园管理,及时夏剪,引缚枝蔓,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。注意除草、排水、降低地面湿度。适当增施磷钾肥,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 3、药剂防治:除花期前后和夏末秋初两个关键时期要重点喷药防治外,在生长季节的大部分的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,如果发现病情要及时喷药防治。主要预防药剂用柯欧、80%三乙磷酸铝、闪翠,如果霜霉病发生用苍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