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指导
棉花三点盲蝽
日期:2014年11月15日 访问次数:

枣黏虫

学名 Anvylis sativa鳞翅目,小卷叶蛾科。分布于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湖南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

寄主 枣树

为害特点 以幼虫吐丝缠卷叶片做包取食危害叶片,并串食花蕾、花、咬食幼果。后期幼虫将枣叶与枣果用丝粘在一起食害枣叶及果柄处果肉,造成枣花枯死,枣果脱落,对枣果产量影响很大。

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—7mm, 展翅14mm左右。黄褐色, 触角丝状。复眼暗绿色。前翅褐黄色, 前缘有黑白色相间的黑褐色斜短纹10余条, 在前几条下方, 有3条银灰色线, 翅中央有3条黑色纵线纹; 顶角突出, 向下弯曲呈钩镰形; 外缘色稍深, 生有细长缘毛。雄成虫腹尖, 尾部有毛束。卵扁圆或椭圆形, 长0.5mm左右。初产时乳白色, 后变为黄色、红黄色、橘红色或紫红色, 近孵化时变为黑红色。幼虫初孵时的头部黑褐色, 体长0.8mm, 腹部浅黄色, 取食后变为绿色。老熟幼虫头部黄褐色, 体长10—15mm; 全身黄白色, 体疏生有黄白色短毛; 前胸背板黄褐色; 胸足3对, 褐色; 腹足4代, 尾足1对, 色较浅。蛹纺锤形, 长约7mm, 被有白色的薄茧。化蛹初为绿色, 渐变为黄褐色。

生活习性 枣黏虫在一般一年发生3代,在华东和华中地区, 一般为4—5代, 世代重叠。以蛹在树皮缝和树洞中结茧越冬。第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,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,出现*代幼虫,成虫多在白天羽化后潜伏,晚上活动,趋光性很强。卵散生在光滑的小枝或叶片上。幼虫吐丝缀叶或卷叶,在其中取食叶肉。5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结茧化蛹。*代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。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,成虫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。成虫寿命7天左右。第三代幼虫发生盛期在8月上中旬。第二代幼虫除卷叶为害外,还为害幼果。第三代幼虫除卷叶为害外,还将叶片粘缀在果面上于其中食害果肉,这代幼虫为害直至9月上旬,然后陆续老熟爬行到树皮缝或树洞中做茧、化蛹转人越冬,10月中旬全部转人越冬。

防治方法 ⑴束草诱虫:9月上旬前,在主枝基部或树干靠近分叉处绑草把,将枝干围严,草厚在3厘米以上,诱集越冬幼虫在草中化蛹。冬季或翌春解下草把集中烧毁。⑵刮皮灭蛹:枣树休眠期刮除粗老树皮、锯去残破枝头,集中烧掉,以除蛹灭虫。此外,树干涂白、用黄泥堵树洞等措施也有利于灭蛹。⑶黑光灯等诱杀:在成虫发生期,利用其趋光性和趋化性,用黑光灯、糖醋液、性诱剂等诱杀成虫。⑷摘除黏虫苞:查找黏虫苞摘除干净,可有效控制其危害。⑸药剂防治:根据虫情测报结果在各代幼虫孵化盛期前用药。选用药剂有75%辛硫磷乳剂3000倍液、50%杀螟松乳剂1000-2000倍液、25%西维因500倍液、25%亚胺硫磷800-1000倍液等。⑹生物防治:保护和利用松毛虫赤眼蜂、卷叶蛾小姬蜂、白僵菌等天敌,以虫治虫。

 

 

寄主 棉花、芝麻、大豆、玉米、高粱、小麦、番茄、苜蓿、马铃薯等。

为害特点 参见中黑盲蝽。

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mm左右,黄褐色。触角与身体等长,前胸背板紫色,后缘具一黑横纹,前缘具黑斑2个,小盾片及两个楔片具3个明显的黄绿三角形斑。卵长1.2mm,茄形,浅黄色。若虫黄绿色,密被黑色细毛,触角第2—4节基部淡青色,有赭红色斑点。翅芽末端黑色达腹部第4节。

生活习性 年生3代。以卵在洋槐、加拿大杨树、柳、榆及杏树树皮内越冬,卵多产在疤痕处或断枝的疏软部位。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℃,有效积温188日度。幼虫发育起点7℃,有效积温273日度。越冬卵在5月上旬开始孵化,若虫

共5龄,历时26天。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,成虫寿命15天左右。第二代卵期10天左右,若虫期16天,7月中旬羽化,成虫寿命18天。第三代卵期11天,若虫期17天,8月下旬羽化,成虫寿命20天,后期世代重叠。成虫多在晚间产卵,多半产在棉花叶柄与叶片相接处,其次在叶柄和主脉附近。


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下一篇:棉花三点盲蝽
上一篇:棉花黄萎病
 
首页
关于深泰
企业文化
产品中心
研发创新
营销网络
技术服务
人力资源
深泰化工
首页 | 关于深泰 | 企业文化 | 产品中心 | 研发创新 | 营销网络 | 技术服务 | 人力资源 | 深泰化工
Copyright 2006-2008 Powered by 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话:0311-83631011、83631012 传真:0311-87708072 邮箱:sthg2005@sina.com 河北石家庄总部地址:石家庄市新华区格澜商务617   管理登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