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棉苗立枯病 症状 俗称棉花黑根病、烂根、腰折病。主要为害棉苗。侵染幼茎茎基部初现纵褐条纹件适宜时迅速扩展绕茎一周,缢缩变细,出现茎基腐或根腐。棉苗失水较快,一般不倒伏。死苗易从土中拔出,其基部或根系上可见稀疏的丝状物及粘附在其上的小土粒。侵染种子引起烂种或烂芽,病种子多呈褐色软腐状,挤压时流出共黄褐色粘液。侵染子叶及幼嫩真形成不规则褐色坏死斑,后干枯穿孔。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稀疏白色菌丝体,并有褐色的小菌核粘附其上。
病原 Rhizoctomia solani Kühn AG-4称立估枯丝核菌AG-4菌丝融合群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有报道AG-5、AG-1-IA等少数融合君也可侵染、致病,但不引起死苗。AG-4寄主广泛且致病力很强,除侵染棉花外,还侵染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芝麻等。试验将棉花立枯病菌、小麦纹枯病菌分别接种于小麦和棉苗上,并不相互侵染,所以,其它寄主上的AG-4与棉苗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明确。该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(Frank) Donk称瓜亡革菌,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,较少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,但收花前遇低温多雨年份棉铃染病时,病菌侵入铃内,造成种子带菌,成为翌年初侵染源。在棉田病菌多集中在6cm以内的表土层,可存活2-3年。病菌遇适宜条件和寄主,菌丝贴寄主表皮细胞形成侵染垫,然后伸出侵染线侵入细胞为害,也可从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,菌丝扩展引致组织坏死变褐,病死植株的皮层缚织充满菌丝和菌核成为重要的再侵染源。病菌借流水、地下害虫及农事操作传播。阴雨多湿天气利于立枯病发生。此外,生产上地势低洼或土质粘重的棉田易发病;播种过早、土温低、幼苗生长缓慢及排水不良发病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