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指导
冬瓜白粉病
日期:2014年11月15日 访问次数:

 
症状:冬瓜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、叶柄和茎蔓,果实受害少。初发病时菌丝体生于叶的两面和叶柄上,先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,向四周扩展后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,严重时布满整个叶面,秋季,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,逐渐变成灰色,病叶黄枯,有的病部长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,后变黑,即病菌闭囊壳。

 
病原:ErysiphecucurbitacearumZheng&Chen称葫芦科白粉菌和Sphaerothecacucurbitae(Jacz.)Z.Y.Zhao称瓜类单囊壳,均属子囊菌门真菌。E.cucurbitacearum菌丝体生于叶两面,现不定形污白色粉斑片,后相互融合;分生孢子桶柱形或近柱形,大小17.8~27.9×12.2~15.2微米;子囊果主要生在叶背,扁球形,聚生,暗褐色,直径85~137微米,多为95~122微米,壁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,直径6.3~20.3微米,具17~56根附属丝,一般不分枝,少数呈不规则分枝1次或1~2次,弯曲,长45~250微米,个别达315微米,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.5~2倍,粗细不均,有的上部细下部稍宽,宽3.0~10.2微米,多为5.1~7.6微米,壁薄,平滑,具隔膜0~6个,褐色,中部向上渐淡;子囊5—13个,多为7~11个,长卵至矩圆形或卵形至椭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形,具柄或短柄,个别近无柄,大小48.3~68.6×25.4~35.6微米;子囊孢子2个,卵形,带黄色,大小18.8~22.9×12.5~15.2微米。
 

 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白粉病菌可在月季花或大棚及温室的瓜类作物或病残体上越冬,成为翌年初侵染源。田间再侵染主要是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。由于此菌繁殖速度很快,易导致流行。白粉病在10~25℃均可发生,能否流行,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。低湿可萌发,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。因此,雨后干燥,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,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。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。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,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,又有大量白粉菌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。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45%左右的低湿度下也能充分发芽,反之在叶面结露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,病菌生长发育反而受到抑制。
 
防治方法:从选用抗病品种和喷药切断病菌来源两方面入手。(1)选用抗病品种。选用广优1号、灰斗等早中熟冬瓜品种或广优2号、冠星2号、七星仔等中早熟品种。(2)发病初期喷洒农抗120或武夷菌素水剂100~150倍液,隔7~10天1次,连续防治2~3次,除防治白粉病外,还可兼治炭疽病、灰霉病、黑星病等。也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%三唑酮(粉锈宁)乳油2000倍液或、60%防霉宝2号1000倍液、27%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、6%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~1500倍液、12.5%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、5%三泰隆可湿性粉剂2000倍粉、30%白粉松乳油2000倍液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,可选用40%福星乳油8000倍液,隔20天左右1次,防治1次后,再改用常用杀菌剂。(3)棚室保护地栽培冬瓜、节瓜的也可用5%百菌清粉尘剂,每亩1千克。采果前7天停止用药。技术要点是早预防、午前防和喷周到及大水量。 
  
  
  
  
  
   
     
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下一篇:大白菜干烧心
上一篇:冬瓜软腐病
 
首页
关于深泰
企业文化
产品中心
研发创新
营销网络
技术服务
人力资源
深泰化工
首页 | 关于深泰 | 企业文化 | 产品中心 | 研发创新 | 营销网络 | 技术服务 | 人力资源 | 深泰化工
Copyright 2006-2008 Powered by 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话:0311-83631011、83631012 传真:0311-87708072 邮箱:sthg2005@sina.com 河北石家庄总部地址:石家庄市新华区格澜商务617   管理登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