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保知识
棉花烂铃病综合防治技术
日期:2014年11月15日 访问次数:
1 烂铃病发生特点
      (1)疫病。是我国棉铃病中危害重的病害,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60%以上。
      (2)棉株下部1~3果枝成铃烂铃多。
      (3)秋季多雨,棉田湿度大,烂铃多。
      (4)棉田管理粗放,疯长荫蔽,烂铃多。
2 烂铃发生的原因
      (1)气候。8、9月份高温高湿,降雨多,日照少,田间湿度大,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,严重影响棉铃的正常开裂,铃内积水,病菌易传播侵入,加重铃病发生。
      (2)病害。引起烂铃的病害有两大类:一是病菌可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,如疫病、炭疽病、角斑病等。二是只侵染已受害的棉铃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,如红腐病、红粉病、软腐病等。
      (3)栽培措施。不同的种植方式,铃病发生程度不同,覆膜棉较露地棉发病重,育苗移栽较夏棉发病重,氮肥施用过多,密度过大,高肥水旺长的棉田,由于荫蔽湿度大,通风透光不良,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入,烂铃病发生严重。
      (4)虫害。伤口是病菌入侵的主要途径,虫害重,病害也重,据河南省农科院用红腐病刺伤棉铃接种的发病率为95%,无伤接种的发病16%。由此可见,棉铃受伤后更易导致烂铃病的发生。
3 烂铃病综合防治技术
      3.1棉田、棉花品种和种植方式的选择。(1)选择地势平坦、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棉花。棉田连作时间不宜太长,一般植棉3~4年后改种其它作物。(2)棉花品种宜选择株型松散、烂铃轻的品种。(3)种植方式。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都能使生育期提前,早熟高产,但烂铃较多,应加强棉田烂铃的防治。麦棉套种棉田比单作棉田经济效益高,而且烂铃也较轻,目前,黄河流域大都以此种植方式为主。
      3.2 加强棉田栽培管理。(1)去早蕾。对中上等肥力的棉田,去下部1~3个果枝上的早蕾,对棉株生长发育、产量品质和减少烂铃都有明显作用。(2)化控。对旺长棉田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,如助壮素、缩节安等,控制株高及旺长,塑造理想株型,以便通风透光,减少烂铃。(3)及时整枝、摘心。在铃病初发期及时整枝打杈、打空枝摘顶心去下部老叶,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湿度,减少烂铃。在雨水较多年份,可每隔3~5天进行一次。(4)抢摘病铃和老熟铃。在烂铃发生初期,及时抢摘棉株下部的老熟铃及病铃。剥开晾晒,既能减轻产量损失,又能减少病菌再侵染。同时清除枯枝、烂叶、烂铃等,以减少病虫传播机会。(5)加强棉田肥水管理。多雨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干旱时灌水要采取沟灌。追施氮肥好添加黄腐酸盐的复合肥,特别要追施钾肥,能提高棉株抗病力,防早衰增加产量。(6)虫害防治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棉铃虫、红铃虫等钻蛀性害虫,以减少伤口,避免病菌侵染,减轻铃病发生。
      3.3 药剂防治。(1)于初花期开始喷施亚硫酸氢钠,每公顷用量60~75g,加水600~750kg,每隔10~14天喷施一次,可有效减少烂铃,增加结铃,提高产量。(2)喷施杀菌剂。选择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每公顷900kg药液,对准棉株中下部青铃均匀喷雾,防治效果可达85%以上。
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下一篇:畸形黄瓜成因与防治
上一篇:冬季如何贮藏葡萄插条
 
首页
关于深泰
企业文化
产品中心
研发创新
营销网络
技术服务
人力资源
深泰化工
首页 | 关于深泰 | 企业文化 | 产品中心 | 研发创新 | 营销网络 | 技术服务 | 人力资源 | 深泰化工
Copyright 2006-2008 Powered by 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话:0311-83631011、83631012 传真:0311-87708072 邮箱:sthg2005@sina.com 河北石家庄总部地址:石家庄市新华区格澜商务617   管理登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