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保知识
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
日期:2014年11月15日 访问次数:
一、发生情况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,只危害谷粒。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-2粒,多的可达40-50粒。病菌在颖壳内生长,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,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,后逐渐膨大,包裹全颖,渐变为绿色后龟裂,散布出黑绿色粉末,略带粘性,不易飞散,但可借气流传播,在水稻开花时侵染花器和幼颖。稻曲病使稻谷千粒重、产量下降,秕谷、碎米增加,出米率、品质降低。一般产量损失约5%,重的更多。病菌在7-8月发育,如果气候适合就进行大量繁殖。从开花开始侵染稻粒,病粒成熟后为暗绿色或墨绿色。影响稻曲病发病的因素与水稻品种抗性、施肥(特别是氮素)、气候密切相关。一般紧穗型或晚熟品种易发病,而散穗型早熟品种发病轻;抽穗期阴雨日多、日照弱而短、露水多、雾大、氮肥偏重或迟施,发病均重;孕穗期低温、多雨、日照少,抽穗后气温高,湿度大,发病多且重;病菌在24-32℃时发育良好,以26-28℃适官,低于16℃高于36℃不能生长;湿度高利于病害发生,尤以抽穗扬花期阴雨日多为甚,深水灌溉,田间水层落干过迟发病重。 
    二、防治方法1.选用抗病品种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,造用抗病良种(如津星一号、垦育16、垦育18)为防治稻曲病经济有效的措施。2.改进栽培措施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要深翻,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。水稻播种前注意清除病残体及田间的病源物。清除田间杂草,合理施肥,氮、磷、钾要配合使用,不要偏施氮肥,防止氮肥迟施、过量,穗肥偏多,水层过深。提倡稀植,少苗壮株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3.药剂防治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48-72小时。进行种子消毒。田间用药量短期在水稻孕穗后期(即水稻破口前5天左右)。(1)每亩用20%井冈霉素37.5克,或50%井冈霉素500倍液防治。(2)每亩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-150克对水喷雾。(3)每亩用瘟曲克敌180-200克对水进行喷雾。
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下一篇:农药剂型的选择方法
上一篇:早稻旱育秧病害防治法
 
首页
关于深泰
企业文化
产品中心
研发创新
营销网络
技术服务
人力资源
深泰化工
首页 | 关于深泰 | 企业文化 | 产品中心 | 研发创新 | 营销网络 | 技术服务 | 人力资源 | 深泰化工
Copyright 2006-2008 Powered by 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话:0311-83631011、83631012 传真:0311-87708072 邮箱:sthg2005@sina.com 河北石家庄总部地址:石家庄市新华区格澜商务617   管理登陆